一、概述
電力設備自動化控制和現場無人值守已成為必然趨勢,目前,智能電網改造工程全面開展,要求建立監控集控中心,能夠對輸配電廠、變電站、輸配線路等關鍵設備的相關數據、環境參數、圖像進行監測,以便能實時、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個關鍵設備的情況,并及時對突發狀況做出迅速的反應。
電力系統《電氣設備帶電紅外診斷應用規范》中指出在無人值守變電站的建設中要突出“五遙”即:遙測、遙信、遙控遙調、遙視等五點技術,而遙視功能的實現基本上是以環境監測、安全防盜為主,能夠直接反映電網運行狀況的設備溫度分布狀況,武漢迪凱光電根據規范的要求,經過數十年的經驗反饋,結合電力系統現場要求,研發出專用電氣設備在線監控熱像儀。
二、紅外熱像儀特點
1、能實時遠程的傳輸被檢測物體的紅外傳感圖像,具備一線通特點。
2、可大規模成面式的布控集群檢測群。
3、可實現對監控目標進行溫升或熱點進行定位、測溫、分析、報警。
4、可對監控區域進行抓拍、錄像、回放。
5、對監控范圍類的多個目標任意設定預置位、實現定點、定時、巡檢自動監控。
6、可對監控目標設定超溫預定報警,遇到超溫及時報警并及時生成日至報告。
7、自動生成每天的巡檢日志,包括每個監控的預置位最高溫度及圖片。
8、監控計算機能對監控畫面進行實時點、線、區域的溫度分析
9、拓展接口豐富,能進行接口開發,方便與其他設備連接,組成大集成網絡。
電力設備普遍都與溫度相關,如變壓器、開關、刀閘以及輔助性設備,這些設備一旦發生事故,不僅經濟上損失巨大,而且還可能對人造成危害,因此利用紅外成像檢測電網設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之路。我們能在問題發生之前做好及時的防范比遇到問題再防范,損失能竟可能的最小化,這也是現代化電網的必然趨勢,及時的發現問題,保證電網的正常運行,對延長設備壽命起到決定性的意義。
三、紅外熱像儀現場應用點
電氣裝置:可發現接頭不良或者松動,不平衡負荷、過載、過熱等隱患,這些現象可能導致電弧短路燒毀起火。
變壓器:發現隱患為:接頭松動,套管過熱,抽頭變換器接觸不良,過載,三相負載不平衡,冷卻管堵塞不暢,空冷器件的繞組可直接用紅外測溫儀測量以查驗過高的溫度,任何過高的溫度表明空冷器件繞組的損壞,導致電弧短路燒毀起火。
發電機:發現軸承溫度過高,不平衡負載,繞組短路或開路,碳刷,滑環和集流環發熱,其導致有問題的軸承可引發鐵芯或者繞組線圈的損壞。
連接器:電連接部位會逐漸放松連接器,由反復加熱或者膨脹產生熱量,導致炭積、腐蝕、
鎮流器:鎮流器過熱導致過熱冒煙。
使用紅外熱像儀歷史數據對比
變電方面,應用紅外檢測最廣泛,不少國家已形成常規的檢測制度,設置熱成像儀專用監測車進行變電站巡檢。檢出的過熱通知檢修部門,如有必要可在檢修后再測電阻等其他參數來進行對比,對顯示特殊熱像的設備,要加強監測。對檢測周期,有的規定每兩年對主要變電站檢一次,有的每年對所有變電站全部檢測,有的對主要目標采用紅外連續監測。由于熱像檢測效果明顯,超溫的部件數量逐年下降,有的從1975年的山下降為1978年的0.5%,有的故障率從1971年的2.35%下降到1977年的0.24%。對于紅外檢測電力設備的作用,最早在1968年就被有的國家完全確認,有的已確定電力熱像檢測為標準方法。我國電力試驗研究單位和生產運行部門也都進行了大量的紅外檢測,診斷出不少故障,社會經濟效益明顯,與此同時,他們正在探索一套對電力生產行之有效的紅外診斷技術。已編制出電力紅外診斷技術導則。
輸電方面,由于電力生產的發展,越來越長的線路往往跨越高山大川,地形復雜,采用通常的地面巡線已達不到要求,在有條件的國家已采用直升機載熱像儀巡線。有的已列為常規巡線方式,有的配置雙引擎專機巡線。飛機載熱像儀巡線的試驗研究工作最早的開始約在70年代初期,在不斷改進后,每個被檢出的故障耗資逐年遞減,到1987年時耗資已為初始的一半還略低。對接頭檢出結果分為四種情況,有微溫、溫、熱和異常熱,報告維修工程師,根據天氣、負荷來確定檢修的先后順序。我國的湖北、河南、東北、華北、廣東及西北各地電力系統,都進行了紅外航測線路的試驗研究,探索出不少經驗,已取得一定成果。根據國情而進行的地面檢測研究,也正在有效地推進中。